详情介绍
高频淬火机床主要用于各种轴类、齿轮类的工件表面淬火,具有自动化程度高,性能稳定,淬火速度和质量稳定,可随意配合高频淬火设备、超音频淬火设备,中频淬火设备等一起使用,操作简单易用。此高频淬火机床具有一下功能:上升、下降、旋转、喷水、定位、顶针夹具等,标准配置是形成600mm,旋转直径500mm,高一级的配置有800mm、1000mm、1200mm、1500mm等不同配置的,也可根据客户要求定制,目前搭配背景凯恩帝数控系统,控制精度高,可达0.02mm.
熟悉以下基本概念:
1.分级淬火将奥氏体化并均匀化的工件淬入温度略高于(如有必要亦可稍低于)Ms点的恒温淬火剂(如低温盐浴,碱溶或油浴等)中保持一定时间,使工件心部和表面温度趋于均匀,但显微组织仍保持为奥氏体(或含有少量马氏体)然后取出空冷,在缓冷(空冷)条件下完成马氏体转变。故分级淬火产生的淬火应力很小,可以保证淬火质量,降低变形开裂倾向。
分级淬火的关键是正确选择淬火温度,分级温度和分级时间。分级淬火的奥氏体化温度比普通淬火高10~20℃,分级温度则取决于钢的淬透性、技术要求、工件的形状和尺寸等因素。一般情况下,高淬透性钢可选择MS+(30~40℃),为增大淬硬层深度,对于较大的工件可采用MS-(30~40℃)的温度,对于形状复杂、变形量要求严格的高合金钢工模具可采用两次或多次分级。分级温度应根据钢的C曲线,选择在过冷奥氏体稳定温区,防止非马氏体转变。分级淬火以不发生非马氏体转变、最终完全获得马氏体组织为目标。实验证明:分级淬火的冷却速度小于水,只适用于小型工件。
分级淬火后钢的性质与普通淬火大体相同,但由于接近Ms点时冷却曾一度中止,这段时间将使奥氏体发生陈化稳定,使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增加,而使淬火后钢的性质稍有降低。
等温退火是把钢件加热使其奥氏体化并均匀化后,迅速冷却到珠光体转变区的某一给定温度,并在该温度保持一定时间,使钢中奥氏体完全分解为珠光体的热处理工艺。等温正火不同文献对等温正火有不同的定义:
(1)将普通碳钢件加热奥氏体化,加热温度及保温时间与普通正火相同。保温结束后将钢件冷至C曲线鼻尖部(孕育期最短,温度约为550~600℃),等温保持,使过冷奥氏体在此温度范围内转变完毕,得到较细(相对于等温退火而言)的特殊珠光体组织,然后空冷,以获得较好的加工性能及机械性能。等温正火比普通正火所用的工艺时间较长,所得组织较均匀而工件变形较小。
(2)所谓等温正火,目前更多地应用于汽车零件的低合金渗碳钢,有些中碳结构钢也可采用。该工艺是在相对恒定的温度下完成组织转变的,而普通正火是在空冷过程的一个变温区域完成组织转变。其主要过程是,将钢件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以上80~150℃,经奥氏体均匀化后,在特定装置中以较为均匀的冷却速度,快速冷却到等温温度(这一温度在奥氏转变最不稳定区,即C曲线鼻尖对应的温度)之后,推入等温炉中进行等温转变,从而获得分布均匀的等轴状珠光体(P)+铁素体(F)组织,随着等温温度的降低,所得珠光体(P)片间距减小,硬度值增高。所以,为获得较高硬度值可采用较低的等温温度。对于选定的材料,为确保金相组织合格,其等温温度存在极值,过低的等温温度易出现异常组织(主要指魏氏组织,贝氏体组织和马氏体组织等非平衡组织),造成金相组织不合格。
等温高频淬火把钢件加热使其奥氏体化并均匀化后,迅速冷却到给定的贝氏体转变温区的某一温度,并在该温度保持一定时间使其进行等温转变,形成贝氏体组织然后取出置于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。等温淬火一般在300~500℃之间某一温度的盐浴或金属浴(铅浴)中进行,又称贝氏体淬火,由于贝氏体转变是不完全的,故实际等温转变后空冷过程,尚有少量马氏体形成,故实际等温淬火组织应为贝氏体+少量马氏体+少量残余奥氏体的复相组织,这是一种强韧化组织。等温时间应包括由淬火温度至等温温度的冷却时间,均温时间和贝氏体转变时间。等温淬火后无需再进行回火。等温淬火主要用于C曲线远离纵轴的合金钢。请注意不要混淆以上几个“等温”热处理概念!